付出总有回报,耕耘终得硕果。在人生的大海中,我们总要穿过层层惊涛骇浪,才能不断前行,不断成长。
上个星期六,我参加了重庆市“中华魂”中华好家风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心潮澎湃。因为这一路,我走过太多坎坷。一边是学业任务,一边要紧锣密鼓的准备这次演讲,为了让稿子能够生动感人,我不断修改,不断打磨,一篇稿子经过千锤百炼终于成型。接下来是让稿子烂熟于心,只要我一有空闲时间,不是读就是背。妈妈也随时监督我,每天上学前第一件事就是把稿子背给她听一遍。
就这样,从学校的层层选拔,到铜梁区,然后在铜梁区演讲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区级一等奖第一名,又代表学校参加重庆市决赛。
这次取得一等奖,背后离不开马自敏老师的悉心指导。她耐心地指出我的问题,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陪我参加培训讲座。我老是背挺不直,站不正,马老师细心地一遍遍地示范给我看,帮我调整;我在演讲的时候总是拿捏不准语气的抑扬顿挫,马老师总会找各种机会有意识地示范给我看,让我明白演讲中声音的高低起伏是跟随稿子的内容自然而然的流露出的最真实的感情,然后用语调呈现出来。
通过这次比赛,我学到了很多,如我看到的8号选手。她一走上来就给我一种自信且从容的感觉。她的讲述自然贴切,动作优美大方,微表情生动。讲到她舅舅在开战机时发生了突发状况时,她眉心紧拧,让在台下的我,心都跟着揪住了。她合理运用停连,语速缓急,使本已完美的稿子锦上添花。
我也从自己的身上找到了许多问题。如上台的紧张一下就被评委老师看出来了,并且我在演讲中表现的不是很自然、放松。不过,这次比赛也让我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开朗了。真的很感谢本次活动,感谢学校和老师的培养,同时也感谢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我的妈妈。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参加演讲大赛的这段日子,我敢于做梦,并且顽强拼搏去实现梦想。在刻苦勤奋、忙碌充实的追梦过程中,我觉得自己也在悄然成长。我热爱演讲,今后会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承家风古训·传文化薪火》
初2025届小13班夏梓芙
指导教师:马自敏
说起家风,人们自然会想到儒家文化“修身、齐家、平天下”,想到门板上镌刻的“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而“勤勉认真,坚持始终”的家风,则是我们家族延续了几代的处世准则,是融化在血液中的做事风格。
我的家乡铜梁,是以龙的形象、龙的艺术和龙的精神而名扬天下的。当气势磅礴的铜梁龙在节日庆典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中惊艳亮相,舞出一片欢腾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为之震撼和喝彩。我的外公就是远近闻名的扎龙手艺人。他从上一辈手里接过这门手艺,后来又传授给他的两个儿子,也就是我的舅舅。大家知道,扎龙属于民间手艺,从事这项工作的,不可能大富大贵,但养家糊口也不成问题。不过,随着家乡旅游业的发展,铜梁龙的知名度逐步提升,找外公和舅舅扎龙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大舅的心里开始躁动起来,萌生了去大城市赚大钱的念头。外公知晓了,翻出了那本发黄了的家训读给他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心怀凌云之志,路也要一步步走,脚踏实地切忌好高骛远。”然后语重心长地对大舅说:“你目前还手艺不精,如果急功近利,非但挣不到钱,还可能坏了铜梁龙的名声。要知道,铜梁龙的根在家乡,离开故土,它就难以冲天啊。”舅舅明白了,没有扎实的手上功夫,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也仅仅是空中楼阁,水中幻月。于是静下心来,扎扎实实练技艺。
随着技艺不断提升,外公一家扎龙的名气越来越大。上个世纪末,舅舅经常被邀请去国外扎龙,开展文化交流活动。面对灯红酒绿的诱惑和丰厚的报酬,舅舅始终没有动心。当得知家乡将举办首届龙灯艺术节的消息后,他谢绝了国外机构的挽留,毅然选择回家。他说:远离了自己的国家和养育自己长大的铜梁,即使有再多财富,也做不出让自己和先辈满意的龙灯。
因为执着一生的坚守和精益求精的追求,舅舅不仅把祖传的技艺发扬光大,也使他获得了许多荣耀。他是重庆市非遗龙灯彩扎工艺代表性传承人、重庆首席技师。他和他扎制的铜梁龙曾进京参加国庆50周年、60周年、70周年、北京奥运会以及上海世博会和国外大型文化交流活动。
受勤勉认真的家风影响,我学习做事也从来不敢懈怠。上小学时,在参加“中华魂”演讲比赛中,我多方求教,认真练习,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小学组演讲的一等奖。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和国家的细胞,家风则是国风的天然基石和集中体现。今后,我可能不会去传承扎龙的技艺,但我会把我家的家风祖训传承下去,记住前辈的希望和嘱托,记住我是铜梁龙的传人!